博亚体育「数码公民素养的学习与评估」(简称「数码公民」)研究计划纵向部分的研究结果于今日(5月3日)发布。「数码公民」研究计划旨在探讨从儿童到成年早期,各个成长阶段数码公民的关键能力的发展,以及诸如学校和家庭等背景因素如何促进和影响其发展。此计划获研究资助局辖下的主题研究计划资助,并由香港大学(港大)教育学院教育应用信息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罗陆慧英教授带领的跨学科研究团队进行。研究团队的成员包括港大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权威学者和国际专家,他们分别来自教育、学习科学及教育技术、信息科学及计算器工程、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新闻学,及儿科和青少年医学等领域。
透过分析2019年至2021年间发生的变化,研究团队发现虽然学生的整体数码能力有所提高,但校内和校际学生的数码能力差距均显著增加。研究结果亦显示,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所有三个年龄组别中,报告患有严重精神健康问题和上网成瘾状况的学生比例显著上升。
逾2,000 名分别来自 18 所小学和 14 所中学的学生参与了该研究。第一轮数据收集于2018-2019 学年期间进行,参与学生分别来自小学三年级(组一)、中学一年级(组二)和中学三年级(组三)。研究团队于2021年4月至7月期间(即在新冠疫情爆发的一年多后),再对这些学生进行第二轮数据收集。
关于2021 年学生的数码能力,以及自 2019 年以来观察到的增长与发展:
· 所有三个年龄组别的学生数码素养都显著提高。此外,2021 年小五学生的数码素养表现与 2019 年的中一学生相若,而 2021 年中三学生的表现则明显优胜于 2019 年的中三学生。
· 虽然大多数学生的数码素养有所提高,但在三个年龄组别中均有一些学生的数码素养不进反退。
· 另一方面,学生的平均协作解难能力(数码能力其中一环)在两年后未见有所提升。
· 校内和校际的数码素养成绩差距在两年后显著扩大,在中学组别中差距的扩大幅度尤其明显。
· 在所有三个年龄组别中,有一些表现优异的学校,其学生的数码素养成绩都有大幅进步,而在同校学生之间的数码素养成绩差距一直相对较小。然而,亦有一些表现一般的学校,其情况则刚好相反。
· 在2021 年,来自平均表现最好的小学的小五学生,其数码素养成绩比整个组三的中五学生的整体表现更为优胜博亚体育。
· 在2021 年,来自平均表现最差的中学的中五学生,其数码素养成绩比整个组一的小五学生的整体表现更为差劣。
· 本研究采用了两个家庭社经地位指标:学业社会资本(以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家中藏书量来衡量)和家庭资源(以学生是否有自己的房间、书桌和安静的学习场所来衡量)。
· 家庭社经地位与学生的数码素养成绩呈正相关,但此关联仅对于较年幼的组一和组二学生才达到显著水平。
· 以学生的数码素养分数和其在2019 年至 2021 年间的增长幅度来说,学业社会资本比家庭资源更具影响力。
· 社经地位对数码素养成绩的影响仅可见于校际层面,意思是来自学生平均社经地位较高的学校的学生,他们的整体数码素养表现也较好,但若比较同校的学生,个别学生的家庭社经地位并不影响他们在同级同学中的个人数码素养表现。
· 在两轮数据收集之间,学生的精神健康状况有显著恶化趋势,报告显示有严重精神健康问题症状的学生比例在组二学生中从 6.2% 增加到 13.5%,在组三学生中则从 9.5% 增加到 17.9%。在2021年,高达9.2% 参与调查的小五学生报告显示有严重精神健康问题的症状。
· 报告显示上网成瘾症状的中学生比例,从 2019 年的 8% 增加到2021年的 20%。在2021年,亦有 15% 的小五学生报告显示有上网成瘾症状。
· 有打机成瘾风险的学生比例在两年内没有显著变化,组一和组二学生有此风险的比例较高,分别各有7% 至 8%,而仅4% 的组三学生有打机成瘾风险。在 2019 年和 2021 年的所有三个年龄组别中,报告有打机成瘾风险的男生比例都高于女生。
· 大约四分之一的学生报告在2021 年接受调查之前的三个月内,曾以欺凌者和/或受害者的身份经历过网络欺凌。欺凌者和受害者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0.53),四成至五成曾经历过网络欺凌的学生表示他们既是网络欺凌者,又是欺凌受害者。在 2019 年曾表示经历过网络欺凌的学生,亦更有可能在 2021 年同样经历网络欺凌(组一为 40%,组二为 62%,组三为 57%,所有三个组别平均为 55%) .
· 由于学校持续多次长时间停课,学生自然地花了更多的时间在网上学习和消遣,这也令学生有更多机会遭遇负面的网上经历(例如网上安全问题和被网络欺凌)或参与不良的网上行为(例如进行高风险网上社交或网络欺凌他人)。这样的经历可能会使学生精神受压,进而威胁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 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数码素养可以作为一种保护因素,减低使用数码设备的时长对精神健康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
· 无论是在 2019 年还是 2021 年,对于所有三个年龄组别的学生来说,使用数码设备的时间长短对精神健康的整体影响均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这表示有其他与学生使用数码设备的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的因素,导致学生于 2019 年至 2021 年间的精神健康问题显著加剧。
· 研究发现只有家中的探索式学习活动(例如在网上查找信息、与同学或老师讨论功课)与学生的数码素养表现呈显著的正相关,在 2021 年的结果中两者的关联更有所加强。
· 由老师密切督导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在家中抑或校内进行,都与数码素养呈负相关,而在 2021 年的结果中这种负面关联更有所加强。
· 从2021 年的数据可见,在家中进行数码休闲活动是数码素养表现的正面预测因素,表示对数码素养有着积极影响。
2019 年家中没有可使用的大屏幕设备,会否对学生的数码素养发展造成持续的负面影响?
· 2019 年的调查发现,学生如果在家中无法使用大屏幕设备,他们的数码素养表现亦会受到负面影响。此影响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来说更为明显。
· 在2019 年未有大屏幕设备的小学生,如在 2021 年调查时报告已有大屏幕设备,都能赶上其他同级同学的表现。
· 在2019 年未有大屏幕设备的组二和组三学生,如在 2021 年有大屏幕设备的话,能表现出与其他同级同学相若的进步幅度,但与在2019年已有大屏幕设备的学生之间的实际表现仍然存在差异。
带领该研究的罗陆慧英教授指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中小学学生的整体数码素养在2019 年至 2021 年期间有大幅进步,超越了在2019 年时期同龄学生的表现。这很可能由于疫情期间学生经常会使用数码科技进行学习和休闲活动。然而,日益扩大的数码能力差距也非常令人担忧。虽然在2021年绝大多数学生家中都有大屏幕设备可用,而且即使是在后来才拥有大屏幕设备的学生,他们在2021年的数码素养能力的增长亦未见受到不良影响,可是我们在2021年时仍可看到学生之间的数码素养差距比两年前大幅扩大,由此可见单凭改善或拥有数码设备不足以解决数码素养鸿沟的问题。」
天水围循道卫理小学校长,以及「数码公民」计划咨询委员会成员苏炳辉先生则表示:「大家都意识到即使在疫情过去后,在线线下混合式学习仍会继续占有一席之地,但应该如何进行混合式学习来培养学生数码素养,以及如何建立他们的网上抗逆能力,这将是一大挑战。」苏校长进一步指出,现时大多数教师都对数码素养缺乏了解。
香港小童群益会总干事陈健雄先生亦表示:「我们面临的挑战不再是没有数码设备可用或缺乏技术上的能力,而是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软技能,例如区分事实和观点的能力、识别假新闻的能力,以及在进行网上活动时集中注意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青少年发展企业联盟的董事会成员方奕展先生则认为,提高家长和公众对数码素养的认识和理解同样有迫切的需要,因为他们和学生一样也是数码公民。
罗教授预料巨大的数码素养鸿沟难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加剧学生之间的整体学习鸿沟。香港计算机教育学会副主席金伟明先生表示,希望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阐明学生的学习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疫情的影响,以及学生的数码素养和其他相关因素会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罗教授总结道:「严重恶化的学生精神健康状况和其他数码健康问题,实在令人深感担忧。但庆幸的是,我们发现数码素养可以对学生的精神健康起到保护的作用。我们的研究显示,网上抗逆能力需要通过引导如何适当地使用数码科技来建立,而不是简单靠限制学生对数码科技的使用。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支持学校和教师设计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数码能力和抗逆能力。为有效应对这次研究发现的学生福祉挑战和学习鸿沟,不只教育工作者需要扮演关键角色,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样不可或缺。」
有关「数码公民」研究计划的详情和研究报告,请浏览,并请登入浏览网上版新闻稿及下载相关图片及发布会简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