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亚体育距离农历新年只有不到两周时间了,安徽工程大学的校园里依旧熙熙攘攘。“研究生们几乎都没回家,趁着学期结束、企业还没放假这个时间段,跟着‘科技副总’一起下企业、做项目。”该校科技处副处长王宗乾解释说。
这话不假,闫伟博士这几天正带着研究生在企业生产线和学校实验室“两头跑”。这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青年教师,同时担任中鼎恒盛气体设备(芜湖)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副总”。学期一结束,闫伟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了怎样通过科研解决企业眼下最实际的技术难题上。
“从去年11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后,除了在学校上课,我平均一周要跑两次企业。现在学生放假了,我有了更多的时间跑企业、找问题、做科研。”闫伟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在膜片疲劳寿命分析与实验、G0型隔膜压缩机振动与噪声超标等方面遭遇了技术瓶颈,这也正是我和企业签订的产学研项目《膜片疲劳寿命分析与试验测试研究》中努力要攻克的难题。”
国家鼓励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是在创新过程中,企业总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掣肘”,工艺落地难、技术转化难……一遇上难题,像闫伟这样的“科技副总”就派上了用场。按照该校人事处副处长徐晓平的说法,“科技副总”一般都由学校从具有一定产业经历的年轻教师中挑选担任。这些青年教师到企业去,首要任务就是发现问题,解决“卡脖子”技术,帮助企业规划科技蓝图。
从去年出台“科技副总”制度至今,安徽工程大学已先后与经开区、鸠江区等联合选派两批次共28名“科技副总”,服务企业遍布汽车制造、机器人、新材料、人工智能等芜湖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像闫伟一样,这些“科技副总”大都是学校近年来引进的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与环境等专业的优秀年轻博士,个个“一身本领”,人人满腔热情。
记者了解到,安工程目前在校博士共有700多名,其中一半以上是近3年来新引进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中,又有75%以上具备工科背景。
“安徽工程大学有着工科院校的‘深厚家底’,又是芜湖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让这些优秀年轻教师既能站稳讲台,又能做好科研,同时服务好地方产业,理应是我们肩上的使命和担当。”徐晓平介绍说。在这样的背景下,该校去年上半年出台《选派教师挂任企业“科技副总”实施办法》等文件,明确鼓励青年教师担任“科技副总”,深度参与企业科技项目申报、技改提升、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工作,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这就像是以前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升级版,我们将‘科技副总’作为年轻教师晋升、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徐晓平说,“‘科技副总’要接受校企双边考核,如产品性能、经济效益的提升等对企业的贡献度的指标,都会被列入考核范围。”
那么担任“科技副总”会否影响教学、徒增负担?面对记者的疑惑,闫伟笑了起来,“恰恰相反,通过企业经历,我可以将最实际的生产例子用到课堂上,教学更加生动,更受学生欢迎。企业生产遇到的实际问题也为下一步科研指明了方向。”
在长信科技担任“科技副总”的李兴扬博士告诉记者,通过担任“科技副总”,产教学研进一步深度融合,教学有的放矢博亚体育,科研也不再闭门造车。学校还建立了科研与教学打通的机制,教师科研做得好,可以冲抵一定的教学课时量。“我们每年需要完成的科研任务,也有了企业的应用场景,跨越了从‘书架’到‘货架’的鸿沟。”
28名“科技副总”像是这所工科大学撒向芜湖各行各业的一把创新种子,正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王宗乾介绍说,作为安徽省首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单位,去年以来该工程已实现科技成果转化700多万元,有200多项授权专利正在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就在不久前,安徽省科技厅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安徽省“科技副总”选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明确我省将从省内外高校院所选派一批科技人员担任科技型企业“科技副总”,逐步建立千名“科技副总”队伍。
而作为全省首家创新推行“科技副总”工作的高校,今年安徽工程大学将继续深入推进该项制度。最终将实现20%以上的工科专业教师,也就是至少300名高校教师动态走进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为芜湖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更多高校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