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亚体育新华社济南7月25日电 “到9月,我们这里的葡萄就要成熟了。到秋天,我们打算再增加400亩的葡萄。”说起村里即将上市的“阳光玫瑰”葡萄,山东菏泽郓城县唐庙镇胡庄村党支部书记胡宣峰由衷地开心。
谁能想到,几年前这些葡萄还是他的“心病”。2019年,胡庄村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种下了180亩葡萄。本希望这些葡萄带动村民增收,没成想,因为管理技术的缺乏,这些葡萄到了2020年该少量见产的时候,却几乎见不到果子。大量投资面临“打水漂”的风险,让胡宣峰愁得吃不下饭。
冬剪不对路,枝条留得过密;开春打药的时间节点和药量也不对,绿盲蝽没防住……在山东省农科院葡萄种植技术专家陈迎春看来,当时胡庄村的葡萄种得完全不对路。陈迎春带着村民们对症下药,次年葡萄的平均亩产量就达到2500斤,去年亩产更是超过5000斤,每亩纯收入超过3万元。
“专家还指导我们建设冷库,反季节销售产品。去年春节前后批发价都到了每斤30元,比平时都翻倍了。”胡宣峰说,在陈迎春团队的“手把手”教导下,村里已经有30多个会种葡萄的“老把式”。如今胡庄村及周边村葡萄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720亩,并且带动了当地的观光采摘和土特产销售。
像陈迎春这样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的科研人员,在山东省农科院已经有500多人,他们正让农业“科技树”开出田间“致富花”。
为弥合农业科技与乡村产业发展之间的“断裂带”,2020年6月开始,山东省农科院选派科研人员扎根乡村振兴一线,既为乡村送技术、找门路,也以知识产权、技术服务入股,成为乡村振兴“科技合伙人”。
山东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贾无介绍,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专家+农民”利益共同体、“党组织+专家+合作社”、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等10种模式,围绕“科技帮、合伙干、产业兴、农民赚”的目标,建设利益共同体、科创联合体、农科专家工作室等各类载体400余个,着力打通科技进村入户(入企)通道。
山东临沂费县红薯育苗大户吴电虎在和山东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合作后,更新了红薯品种和栽培技术,种苗年销售额从500万元左右上升到去年的1800万元。
“以前我们这里种的红薯品相不好,只能便宜卖给加工厂做淀粉。现在的新品种都是卖给商超、市场或者做果脯,价格当然不一样。”他说,通过引进农科院新品种和新种植技术,当地的红薯价格从每斤0.3元上升到0.7元左右,产量也出现明显提升,农民一亩地能多挣1500元左右。
“我每年得发出去四五百万元的工资。”吴电虎说,在播种、提苗等比较繁忙的时间段,工人日工资超过300元。在当地,像他这样的育苗大户已经发展到10多人,红薯育苗和种植让一批留守老人实现就近就业。
茶叶专家田丽丽与招远槐花岭家庭农场创建山东省首个“专家+农民”利益共同体,仅用一年时间,就帮助农场茶园扭亏为盈,不仅使茶叶提前一个月上市,而且效益增加了10倍。田丽丽得到了企业分红20万元并成立发展基金,支持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博亚体育。
“乡村产业要振兴,农业科技必须担负起责任,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贾无介绍,山东省农科院计划再用3年时间,组织院内外100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面向山东省100个乡镇、1000个村(企)、10000个农户,复制推广科技合伙人模式,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新华社记者陈灏、刘开雄、贾云鹏)